第127章
于是,永乐二年,朱棣正式册立大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。
永乐九年十一月,十三岁的朱瞻基被正式立为皇太孙。为了将朱瞻基培养成一位卓越的帝王,朱棣可谓煞费苦心。他精心为孙子挑选了教授文化、武艺、军事、治国之道、书法以及绘画的老师。而朱瞻基聪慧好学,在诸位名师的教导下,最终成长为一位文武双全的人才。
朱棣不仅注重朱瞻基的文化教育,还时常创造机会让他外出历练。永乐七年,十岁的朱瞻基首次跟随祖父巡视北京。朱棣特意带他参观农民劳作的农具和日常生活场景,并赐给他一篇《务本训》,教导他要重视农业,以民为本。
永乐八年,朱棣御驾亲征蒙古,将镇守北京的重任托付给了朱瞻基。自永乐九年朱瞻基被立为皇太孙后,此后朱棣无论是巡视北京还是出征蒙古,皆会带上他。
永乐十二年,十五岁的朱瞻基跟随祖父朱棣第二次出征漠北。途中,不幸遭遇瓦剌骑兵的包围,形势危急。好在朱棣及时派兵救援,才得以脱险。脱险后,朱棣又命胡广等人前往漠北军中,为朱瞻基讲解经史典籍,让他在实战中学习治国安邦的道理。可以说,朱棣是将朱瞻基当作未来的皇帝来精心培养的。
永乐二十二年七月,明成祖朱棣驾崩,随后朱高炽登基为帝,朱瞻基被册立为皇太子。然而,朱高炽在位不足一年便溘然长逝,二十五岁的朱瞻基肩负起了治理大明王朝的重任,成为了明朝的第五位皇帝。
平定朱高煦之乱后,明朝局势逐渐稳定。朱瞻基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国家治理之中。他推行仁政,关爱百姓,深知“得民心者得天下”的道理。在位期间,他延续洪武朝以来的政策,鼓励百姓开垦荒地,大力发展农业生产,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。
在政治上,他广开言路,虚心纳谏,推行轻刑慎罚的政策,注重教化。废除了一些严苛的刑罚,增加了许多感化犯人的新举措。同时,他大力整治贪污腐败,确立了文官治国的体制。
在他的努力下,明朝政治清明,百姓生活安定,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。因此,后人将朱高炽与朱瞻基在位的时期,誉为“仁宣之治”。
然而,天妒英才,朱瞻基在位仅仅十年,正值壮年之时,却突然身患重病,溘然长逝。他的离去,留下了年幼的儿子、孤苦的皇后,也让人们对大明王朝的未来充满了无尽的感慨与惋惜。令人费解的是,这样一位功绩卓著的皇帝,其病因与死因在史书中竟记载不详。
于是,后面的人众说纷纭,纷纷猜测。有人说他是因操劳过度,积劳成疾而亡;有人认为是家族遗传病作祟;更有甚者,传言他是因误食有毒丹药,或是沉迷玩乐而丧命。但究竟真相如何,恐怕已随着历史的长河,永远地掩埋在了岁月的尘埃之中 ……
朱元璋听闻“仁宣之治”四字,脸上顿时绽出了难以抑制的狂喜,嘴角咧到了耳根,哈哈大笑道:“好啊,真是太好了!咱大明竟也出了这般盛世,看来咱大明丝毫不比李世民那大唐逊色!”
可转瞬之间,他的笑容就凝固了,眉头紧紧拧成了一个“川”字,眼中满是愤怒与不解,怒声吼道:“老四都能长寿,为什么咱的孙子和重孙却这般命短!”
https://123vvxw.cc/html/54412/54412286/27639499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123vvxw.cc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m.123vvxw.cc